“夜半(扮)锦里寻自己”——当代艺术特别展之邓先志个展

“夜半(扮)锦里寻自己”——当代艺术特别展之邓先志个展,是锦里古街当代艺术公共推广活动的首次展览,这是锦里古街作为如今成都三国文化与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与当代艺术结合的大胆尝试。通过当代艺术展览的植入赋予它更多的人文内涵,而锦里古街其独特的造景与复杂的环境也为当代艺术展览提供了更为立体化与多元化表达方式。其意义在于,为艺术品展示媒介的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艺术审美普及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这样的当代艺术展览能有机会在锦里这样的公共平台上呈现是公共文化与精神文明新时代的推动模式,作为锦里古街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但也赋予了它文化传播和公共艺术推动的责任,通过这类当代艺术公共推广展览的一次次开展锦里将无形的成为成都公共艺术的推动者。

 
“夜半(扮)锦里寻自己”——当代艺术特别展之邓先志个展,是由成都武侯祠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主办,成都蓝顶美术馆承办,由成都733文化艺术机构与A4画廊联合策划的当代艺术展特别展。本次展览形式有别于在美术馆、艺术空间、画廊举行的当代艺术展,展览利用锦里露天场地将绘画作品与装置作品置于其中,树林,水面,土丘,回廊都有不同的作品存在其中,通过强烈的色彩反差,艺术家符号性的作品表现,达到观念与视觉的冲击,将参观者引入展览主题的思考当中。让每一位观者,在当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碰撞中,体会邓先志作品带来的深刻含义,从而以更真诚的心来面对未来的生活。而且,这次特别展览的策展执行团队由数位80后策展人联合组成,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表现当代艺术作品在国内尚属首次,策展执行团队经过数月的方案调整,最终为大家呈现了这样一场特别的艺术展览。


“夜半(扮)锦里寻自己”——当代艺术特别展艺术家邓先志作为一个地道的成都人、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用他的绘画与装置作品向世人描绘出没有明确时间,没有明确地点的迷幻场景。而画面中的人更是没有性别、没有明确身份的灵魂符号。表面呈现出来的幻景,实质上是他精神世界向往的归宿。或许这也正是物质文明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人在面对巨大心理危机与精神困惑所要找寻的真实状态。也是艺术家邓先志用真诚的艺术语言,揭示在当下物质消费社会中,大多数人应该在被动的生活方式来寻找主动的文化选择的美好愿景。营造出一种古蜀三国文化与川西民俗文化为背景,当代人文精神与思想与之交相辉映的场景。让每一位观者,在当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碰撞中,体会邓先志作品带来的深刻含义,从而以更真诚的心来面对未来的生活。

艺术家自序
夜半(扮)锦里寻自己
               ——–我是谁?
    白天的锦里,人流如织,夜晚的锦里,灯火通明。
    一群人在此相聚。
    每一天望着周围的世界,每一天望着衣物和汽车。有没有一个人望着自己的内心问一句:我是谁?
    我们是充满色彩的身体,我们是充满欲望的身体,还是透明的身体。
    从掏空的木板穿过去会到达另一个地方吗?不得而知。
    锦里的对面就是卖藏传佛教用品的一条街,此岸和彼岸就相隔一条街。
    每一位来宾请扪心自问一句:我是谁?
    荒野,孤独。
    是我的作品特质。
    城市,拥挤。
    是锦里的特质。
    这是世界的两极,我要在其中找到平衡。
我们被迷乱的世界所迷乱,在充满欲望的世间,什么是真实的自己。在物质、欲望后面,有没有一个更广阔博大、寂静无声的东西呢?需要去真正的思考、寻觅……

展览信息
展览题目:“夜半(扮)锦里寻自己”——当代艺术特别展之邓先志个展
展览时间:2009年7月19日至2009年8月18日
开幕酒会:2009年7月19日21:30
展览地点:成都锦里
主办单位:成都武侯祠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成都蓝顶美术馆
策展团队:733文化艺术机构、A4画廊 
协办单位:成都贝森文化、北村独立工厂、千高原艺术空间、空港10号艺术机构

阿斗井

锦里有两口老井,一个是“诸葛井”、一个是“阿斗井”。相传刘备驾崩以后,其子刘禅每年都要去惠陵祭拜先父,每次都会在一口井边驻足休息,后人因此称之为阿斗井。 现在如果人们要指责一个人没心没肺,就会说你就是第二个刘阿斗。刘阿斗就是指刘禅,《三国志》记载曹魏灭掉蜀汉之后,刘禅在洛阳做安乐公,有一次,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说:“安乐公,您离开蜀地已经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富有蜀国地方色彩的舞蹈,让你回味回味啊!” 这场舞蹈跳得刘禅身旁的部属们非常难过,更加想念他们的家乡。然而唯独安乐公刘禅依然谈笑自若,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司马昭问道:“你还想不想回西蜀的家乡呢?”刘禅答道:“这里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好喝,我怎么舍得回西蜀国呢!”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正因为如此,刘禅的昏庸无能在历史上出了名,后来,人们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比喻那种懦弱无能、没法使他振作的人。

黄龙潭

黄龙二字取自东吴孙权所使用的年号,公元229年至231年,共使用了三年。黄龙潭上修建着小桥和湖心亭,湖心亭叫做凤仪亭,凤仪亭又名梳妆掷戟,出于《三国演义》,讲述了貂蝉和吕布二人在凤仪亭私会,被董卓撞破的故事,经过凤仪亭事件,董卓与吕布二人彻底反目成仇,吕布下了杀董卓的决心。

福寿巷

巷头“福”,巷尾“寿”,让你尽添福寿二气,尤其在夜晚灯光下,不一个不折不扣的拍照打卡点。

西蜀第一街牌坊

锦里作为著名的老街,这里也有一座有名的牌坊,叫作“西蜀第一街”牌坊,作为锦里的标志性牌坊,西蜀第一街牌坊是锦里一期和水岸锦里的分界。牌坊上的对联“锦上添花辉映庙祠思树立,里中为市传承文化务恢弘”,反应了当初修建者的愿景。如今这里作为古街区最繁华的区域,茶楼、客栈、戏台、风味小吃、民俗工艺全部汇集在周围,熙来攘往的游客来自五湖四海,一副“成都版清明上河图”正在这里铺开上演。

诸葛井

沿着戏台右边进入,两边是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不过几息之间,诸葛庐便出现在了道路左边。大门上悬挂着“一泓清水鉴风云,三顾隆情真蜀汉”,可见人们对一代忠臣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推门而入,院内还有一口井,此井名诸葛井。相传诸葛井是诸葛亮为民谋利所挖掘的水井,而诸葛庐正是诸葛亮未出山时的住所。这怎么都出现在了锦里古街呢?原来成都人一直对诸葛亮有种特殊的感情,锦里旁边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锦里古街诸葛亮的诸葛庐,诸葛井,这些都是充分的证明,充分的表达了人们对诸葛亮的缅怀,对他的敬仰之情。

九品小吃街

九品街是锦里著名的好吃街,九为阳数之极,说明小吃街的品种丰富,一个品有三个口,九品就有二十七个口,意思是在锦里的九品街,如果每样小吃你都吃一点的话,即使你有二十七个口也不够用。九品街上各种美味小吃一字摆开,不断向人们的舌尖发出最诱人的召唤:张飞牛肉、肥肠粉、凉糕、叶儿粑、三大炮、伤心凉粉、竹叶蒸牛肉、牛肉焦饼、钵钵鸡、糖油果子……琳琅满目,您想到的和没想到的,在这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同时九品也跟三国魏晋的官员选拔制度有关,这种官员选拔方式叫九品中正制,在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前夕,由当时的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西晋时逐渐完善,一直到隋朝时候科举制的形成才改变了这种官员选拔方式,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锦里古戏台

锦里古戏台沿用了中国传统戏台的基本结构,【出将】就是演员出来的门,【入相】表示演员表演结束回去的门,用将相来表示,取其富贵高升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古戏台的戏台都是年久的古木,上面还雕刻着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的木雕,给人扑面而来的历史人文气息。 古戏台定期上演川戏的经典剧目,使游客更多的了解当地文化。

民俗记忆墙

锦里古街,自2004年武侯祠打造开街以来一直以传承川西民俗文化为己任,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体验川西民俗文化”的首选之地。 2009年岁初,时值锦里二期开肆之际,“送给未来的礼物”——锦里民俗忆墙修建也同时启动。 送给未来的礼物:就是将现在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传统民俗代表作品用特殊的方式保存下来,存于墙中。锦里古街管理公司特地向全川征集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代表作品,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10种,,封存于锦里民俗记忆墙中,将于百年之后的2109年元月二十三日开启,让未来的子孙们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民俗、文化传统有着最直观的印象,表达了我们传承民俗文化的决心。 这些作品既有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蜀绣、瓷胎竹编、成都漆器、成都皮影等传承人的代表作品;也有代表了川西民俗传统生动趣味的牛牛儿、糖画、面人、剪纸、蛋壳画……身怀绝技的民俗技艺大师们踊跃地将自己的获奖作品捐赠给了记忆墙。漆艺大师杨莉拿出了自己的《漆雕芙蓉成祥》;陶蓉献上大奖作品《锦江春色》半边蛋壳画组;剪纸龙玲的获奖精品《芙蓉锦鲤》,曾有人提出重金收购,她不舍售出,如今却毫不犹豫慷慨捐出;成都皮影世家周皮影的传人周伟将自己祖辈周前松在清末民国初年制作的影人留于民俗记忆墙中。

宋代石刻长廊

在锦里的延熙大道中段,有一座独特的景观建筑。这个建筑是修建于一个小坡地之上的砖墙青瓦长廊,在大片的草坪和翠绿的树木掩映之下,像一条蜿蜒的巨龙。长廊的南面往西拐出七八米,形成一个小高台,像龙头高昂;长廊的北面向东弯出一小部分,像龙尾微摆。长廊的西面为实墙,逐一陈列宋代石刻。 锦里宋代石刻长廊长约120米,逐次陈列了111件宋代石刻。这批石刻是本世纪初断断续续从川中和川南等地征集而来,其艺术特点与泸州等地的南宋石刻是一致的,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刘湘墓

刘湘墓园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郊,东与武侯祠相连。墓园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墓园是在刘湘去世1938年动工的,在四年后才竣工。墓园仿北京清陵建筑风格,线条对称。据文从沈梦了解,墓园的设计是由当时的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杨廷宝教授亲自设计的。墓碑写“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刘湘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