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锦里“欢乐魔幻周”

12月21日是中国传统的冬至节。相隔不远的12月24日则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

作为成都著名的旅游胜地、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锦里古街将在冬至圣诞期间为游客倾力打造以“魔幻”为主题的“锦里冬至——圣诞欢乐魔幻周”。

“锦里冬至——圣诞欢乐魔幻周”于2008年12月20日开始,活动以冬至、圣诞两大节日为背景,结合传统民风民俗与现代时尚元素,通过冬至拜火、欢乐集市、感恩晚会、假面舞会等主题活动,为游人带来一周全新的欢乐体验。

作为“锦里冬至——圣诞欢乐魔幻周”的开篇,锦里冬至节活动安排如下:

冬至拜火

在旧时,天师通常有捉鬼祭天的本事,深受百姓爱戴。锦里冬至祭祀中的天师,既取材于傩戏中的钟馗,能歌善舞、斩妖除魔,又结合了天师捉鬼中的天师形象,使之成为一个既形象鲜活,又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在冬至这一天中,天师取火烧符,意喻在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借火取光,烧符驱邪。期间,天师在祭祀途中,还会将沾过仙气的福纸赐予游客。

冬韵

一盆炉火、一位绣女、一架古筝、一桌茶具、一丛梅花,一幅水墨画卷。

但见,幽幽古街,袅袅青烟;青衣女子,翩然绣架。高山流水,琴筝笙箫;案头梅花,茶香锦里。

汉服巡游,迎日祭礼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游行的人们口念民谣,欢快地奔走在迎日祭礼的街道上。“冬至一阳生”,作为古老的祭祀之一,人们往往在冬至这天拜天迎日,以此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华丽的汉服,欢快的队伍,庄重的礼仪,锦里古街将在12月21日冬至当天,将冬至迎日祭祀的古礼用全新的方式呈现在游人眼前。

巡游同时,将向游人分发锦里自制的九九消寒图。画图消寒,迎春待来年。愿锦古街里与九九消寒图和你一起度过2008的冬日。

九九易挂,九九消寒

“冬至大如年”,和中国的农历新年春节一样,在冬至节卜卦通天地、求好运,早已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流传甚远。五枚定卦,阳面通天、阴面通地;通天求好运,通地求姻缘。锦里古街将在冬至期间免费为感兴趣的游客算上一卦,同时还会有小礼品相赠。

民间素有绘制”九九消寒图”之习俗。九九消寒图共有九个由九画组成的汉字,九九共八十一划。冬至始为“初九”。每日按图中汉字涂写一笔(划),涂满八十一画,寒冬亦已渐渐散尽。因此,人们常常把“九九消寒图”看做是记录“入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用它来预卜来年丰欠。

锦里古街将在冬至期间,在著名的锦里驴窝旁挂出大幅的“九九消寒图”。游客可以借助绳索等专业的户外设备,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攀岩画图。动静结合之间,寒气尽散。

猜谜冬至团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圆”即“团圆”、“圆满”。故冬节至的汤圆又称为“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锦里古街在冬至这一天特意为你准备了诸多的谜语。如果你能猜对谜底,可爱的汤圆大叔会奖励你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

拜师酒、

冬至这天是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的日子,据说,此日,学生们着新衣,携酒脯,各赴业拜师。冬至节,旧俗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今天,到了锦里带上几瓶特制的“锦里烧酒”,方显尊师重道的千年遗德。

长寿鞋

赠鞋袜的习俗则是因为这天日影最长,所以古俗以鞋袜献给尊长庆贺冬至,表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寿,这是一种感怀生命的美好习俗,充满细微的人文关怀。

卖火

冬至是四季中最寒冷的日子,与火同行既是季节的需要,更是源自祖先对火的崇拜。“卖火”将集中体现冬季里与火相关的传统民俗。烤红薯、烤土豆……,用最传统的方法烘烤红薯、土豆,让游客重温昨天温暖的冬日小乐趣。

背景资料:

冬至,亦作冬节,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白昼渐长,阳气回升,故有“冬至一阳生”之说。

冬至之后,民间素有“数九”的习惯。九天为一节,一九、二九、三九……九九八十一天。“冬至远春四十五,百零六日到清明。”这是由严寒的冬季向温暖的春天的过渡。民间流传着许多数九的歌谣与农谚,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家里送饭地里吃。

阿斗井

锦里有两口老井,一个是“诸葛井”、一个是“阿斗井”。相传刘备驾崩以后,其子刘禅每年都要去惠陵祭拜先父,每次都会在一口井边驻足休息,后人因此称之为阿斗井。 现在如果人们要指责一个人没心没肺,就会说你就是第二个刘阿斗。刘阿斗就是指刘禅,《三国志》记载曹魏灭掉蜀汉之后,刘禅在洛阳做安乐公,有一次,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说:“安乐公,您离开蜀地已经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富有蜀国地方色彩的舞蹈,让你回味回味啊!” 这场舞蹈跳得刘禅身旁的部属们非常难过,更加想念他们的家乡。然而唯独安乐公刘禅依然谈笑自若,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司马昭问道:“你还想不想回西蜀的家乡呢?”刘禅答道:“这里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好喝,我怎么舍得回西蜀国呢!”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正因为如此,刘禅的昏庸无能在历史上出了名,后来,人们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比喻那种懦弱无能、没法使他振作的人。

黄龙潭

黄龙二字取自东吴孙权所使用的年号,公元229年至231年,共使用了三年。黄龙潭上修建着小桥和湖心亭,湖心亭叫做凤仪亭,凤仪亭又名梳妆掷戟,出于《三国演义》,讲述了貂蝉和吕布二人在凤仪亭私会,被董卓撞破的故事,经过凤仪亭事件,董卓与吕布二人彻底反目成仇,吕布下了杀董卓的决心。

福寿巷

巷头“福”,巷尾“寿”,让你尽添福寿二气,尤其在夜晚灯光下,不一个不折不扣的拍照打卡点。

西蜀第一街牌坊

锦里作为著名的老街,这里也有一座有名的牌坊,叫作“西蜀第一街”牌坊,作为锦里的标志性牌坊,西蜀第一街牌坊是锦里一期和水岸锦里的分界。牌坊上的对联“锦上添花辉映庙祠思树立,里中为市传承文化务恢弘”,反应了当初修建者的愿景。如今这里作为古街区最繁华的区域,茶楼、客栈、戏台、风味小吃、民俗工艺全部汇集在周围,熙来攘往的游客来自五湖四海,一副“成都版清明上河图”正在这里铺开上演。

诸葛井

沿着戏台右边进入,两边是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不过几息之间,诸葛庐便出现在了道路左边。大门上悬挂着“一泓清水鉴风云,三顾隆情真蜀汉”,可见人们对一代忠臣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推门而入,院内还有一口井,此井名诸葛井。相传诸葛井是诸葛亮为民谋利所挖掘的水井,而诸葛庐正是诸葛亮未出山时的住所。这怎么都出现在了锦里古街呢?原来成都人一直对诸葛亮有种特殊的感情,锦里旁边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锦里古街诸葛亮的诸葛庐,诸葛井,这些都是充分的证明,充分的表达了人们对诸葛亮的缅怀,对他的敬仰之情。

九品小吃街

九品街是锦里著名的好吃街,九为阳数之极,说明小吃街的品种丰富,一个品有三个口,九品就有二十七个口,意思是在锦里的九品街,如果每样小吃你都吃一点的话,即使你有二十七个口也不够用。九品街上各种美味小吃一字摆开,不断向人们的舌尖发出最诱人的召唤:张飞牛肉、肥肠粉、凉糕、叶儿粑、三大炮、伤心凉粉、竹叶蒸牛肉、牛肉焦饼、钵钵鸡、糖油果子……琳琅满目,您想到的和没想到的,在这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同时九品也跟三国魏晋的官员选拔制度有关,这种官员选拔方式叫九品中正制,在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前夕,由当时的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西晋时逐渐完善,一直到隋朝时候科举制的形成才改变了这种官员选拔方式,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锦里古戏台

锦里古戏台沿用了中国传统戏台的基本结构,【出将】就是演员出来的门,【入相】表示演员表演结束回去的门,用将相来表示,取其富贵高升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古戏台的戏台都是年久的古木,上面还雕刻着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的木雕,给人扑面而来的历史人文气息。 古戏台定期上演川戏的经典剧目,使游客更多的了解当地文化。

民俗记忆墙

锦里古街,自2004年武侯祠打造开街以来一直以传承川西民俗文化为己任,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体验川西民俗文化”的首选之地。 2009年岁初,时值锦里二期开肆之际,“送给未来的礼物”——锦里民俗忆墙修建也同时启动。 送给未来的礼物:就是将现在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传统民俗代表作品用特殊的方式保存下来,存于墙中。锦里古街管理公司特地向全川征集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代表作品,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10种,,封存于锦里民俗记忆墙中,将于百年之后的2109年元月二十三日开启,让未来的子孙们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民俗、文化传统有着最直观的印象,表达了我们传承民俗文化的决心。 这些作品既有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蜀绣、瓷胎竹编、成都漆器、成都皮影等传承人的代表作品;也有代表了川西民俗传统生动趣味的牛牛儿、糖画、面人、剪纸、蛋壳画……身怀绝技的民俗技艺大师们踊跃地将自己的获奖作品捐赠给了记忆墙。漆艺大师杨莉拿出了自己的《漆雕芙蓉成祥》;陶蓉献上大奖作品《锦江春色》半边蛋壳画组;剪纸龙玲的获奖精品《芙蓉锦鲤》,曾有人提出重金收购,她不舍售出,如今却毫不犹豫慷慨捐出;成都皮影世家周皮影的传人周伟将自己祖辈周前松在清末民国初年制作的影人留于民俗记忆墙中。

宋代石刻长廊

在锦里的延熙大道中段,有一座独特的景观建筑。这个建筑是修建于一个小坡地之上的砖墙青瓦长廊,在大片的草坪和翠绿的树木掩映之下,像一条蜿蜒的巨龙。长廊的南面往西拐出七八米,形成一个小高台,像龙头高昂;长廊的北面向东弯出一小部分,像龙尾微摆。长廊的西面为实墙,逐一陈列宋代石刻。 锦里宋代石刻长廊长约120米,逐次陈列了111件宋代石刻。这批石刻是本世纪初断断续续从川中和川南等地征集而来,其艺术特点与泸州等地的南宋石刻是一致的,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刘湘墓

刘湘墓园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郊,东与武侯祠相连。墓园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墓园是在刘湘去世1938年动工的,在四年后才竣工。墓园仿北京清陵建筑风格,线条对称。据文从沈梦了解,墓园的设计是由当时的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杨廷宝教授亲自设计的。墓碑写“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刘湘墓” 。